兄弟姊妹之情是世界上最長時間的愛,父母都希望見到小朋友互相愛護。
家裏有兩個或以上小朋友的家長,必定經歷過小朋友互相衝突、妒忌、爭吵及敵對等。尤其是第一位出生的小孩,會出現反叛行為或行為倒退(行為模仿幼小的弟妹)
當小孩子互相出現言語或身體衝突時,大部份家長都會有以下反應:
1)介入及幫助他們解決
2)衝突訓示或恐嚇他們
3)什麼也不做
心理學家(Kramer,2006) 指出兄弟姊妹平均每10分鐘便會有一次衝突, 衝突可以有建設性衝突(construction conflict)或摧毁性衝突(destructive conflict),小朋友從小被引導作出適當的溝通及處理衝突,將有助兄弟姊妹建立感情,相反如果處理不當,成年後便會出現各自為政或互相爭奪利益等現象。
另外有些家長會做以下方法,盡量減少兄弟姊妹之間的衝突:
1)讓哥哥或姐姐幫助照顧弟弟或妹妹,給予他們參與的機會
2)平均分配所有資源,例如買玩具每人一份,新衣服每人一套等等。
以上都是一些家長會採用的方法,但是子女往往還是繼續發生衝突,究竟應該怎樣做?
其實子女所有的衝突、鬥爭或反叛行為都是為了爭取資源(父母的關注、愛及時間),父母在有限的時間上,最重要是聆聽他們的需要及感受,令他們感覺受關注及愛。當自己感受擁有不缺少的愛時,便不會產生恐懼而作出爭取關注的行為。 、
另外適度的介入他們的糾紛,可以作出引導要他們自己討論一個解決的方法。這樣他們才會學懂溝通及感受到父母的愛。
作者:First Footprint 課程總監沙鳳翎女士
參考:Kramer, L. (2006, July 10) Commentary in “How your siblings make you who you are” by J.Kluger. Time, pp.46-55.
Comments